市民高先生新买了一部手机,刚使用了一个月,昨天他却想换新手机了,原先的手机自己用了不放心,到底是什么事让高先生如此尴尬,还要从他购买手机这件事说起。
手机成为生活必需品,一旦出现问题,生活很不方便。
高先生购买的是一款品牌手机,虽然不是该品牌的最新款,但是价钱也不便宜,当时花了他将近1万元,买的时候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。买回去7、8天左右,高先生在使用时无意中发现,手机的外壳与机身接缝处有一小段看似胶状的东西被挤压露了出来。他仔细看了看,这个样子像是脱胶。由于是新手机,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他一点也不敢大意,立即找到柜台,店员告诉他,这事高先生不用担心,不会影响日后的使用,也不会影响到手机防水功能。有这样的保证高先生放心了不少,但1个月之后,问题还是来了。
“没想到手机还是进水了。”高先生说,大概1个月后,10月份的一天,手机突然黑屏关机,怎么也开不了,他将手机送去维修,维修人员明明白白地告诉他,手机进水了,屏幕已经没用了,只能将整个屏幕都换了,这笔钱需要高先生自己付,需要2000元。“这么多钱要我自己付,我就不太愿意了。”高先生表示,手机买回来不久后他就发现有问题,但是被告知不会影响使用,这才使用了1个月手机就进水了,现在要修理,店家就不愿承担费用了,自己太无奈。“后来我拨打了消协电话,最后双方多次协商,各退一步。”高先生说,即使这样,自己还是出了一半的维修费,事情算是结束。高先生讲,他也不想为了手机再来回跑,当时也是找了熟悉的朋友买的,他不想因此事闹得不愉快,但心里一点疙瘩也没有那是不可能的。
“后来手机修好了,一直用到现在也没发现问题,可我对这部手机的质量还是没底。”高先生说,即使手机修好了,才用了几个月,他想把手机当二手机处理了,重新买部别的品牌的手机,万一再出现什么问题,难道还要自己来回奔波?“我们是上班族,总不能为了部手机耽误上班时间,这样得不偿失。”
高先生表示,自己当时买手机时各种票据齐全,但没想到还是经过这么多波折。高先生遇到的情况,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,记者为此向亭湖消费者协会进行了咨询。消协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想要维护好消费者权益,不光要靠消费者自己,也需要商家的配合。
就高先生所遇到的事情,消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首先高先生要保管好购物凭证、维修记录证明等,这样一旦遇到消费纠纷问题,可以更好地维权。除此以外,商家也需要对销售人员进行专业培训,以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,如果在高先生发现手机脱胶时,销售人员就能意识到问题,及时处理,也就不会出现之后手机进水这一事件。工作人员还强调,商家要有责任感,说到底就是要有诚信意识。高先生的手机出现问题后,商家如果能积极应对,帮助高先生一起解决问题,也不会有高先生投诉维权这一系列的问题出现。
请输入验证码